孟夏時節,全省職業教育活動周拉開帷幕,一場“大國工匠事跡報告會”如夏日的一縷暖陽,灑在了職業教育院校學子的心上。三位來自不同崗位的職業院校優秀畢業生、工匠達人分享了自己的工作歷程、職業生涯及參加世界技能大賽的事跡,對工匠精神進行了深刻詮釋,讓職業院校的學子看到了美好的前景。 砥礪前行成為最美“養路人” 賀生蘭是一名普通的養路工,1991年,她從青海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畢業后一直在海拔3000多米、工作條件艱苦的黃南藏族自治州從事公路養護工作,面對艱苦的環境,她任勞任怨,默默奉獻,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從事著清掃路面、清理邊溝、整修邊坡、疏通涵洞、修鏟雜草等工作,到現在已有27年。 保障養護路段安全暢通,聽上去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其實不然。為了掌握路面補油技術,解決實際操作難題,賀生蘭先后多次到兄弟單位學習路面補油技術,邊請教,邊學習,邊實踐。她還積極報名參加了公路養護專業兩年函授和3個月的專業培訓,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養護技能;每逢雨天,賀生蘭要頂風冒雨巡查路況,看護橋涵,發生山體滑坡時,她帶領工區職工冒著生命危險與泥石流進行搏斗,及時清理傾瀉的塌方,挖運堆積的淤泥,清除邊溝雜物,做好搶修保通工作。這些又苦又累還很危險的工作對于賀生蘭來說是“家常便飯”。面對工作中的困難、挑戰,她從不退縮。 一次,當時還在同仁工區的賀生蘭,發現工區養護路段的兩道涵洞不通暢,要想提高路況水平,就必須疏通這兩道涵洞。但這兩處涵洞孔徑小,空間窄,清理垃圾雜物只能靠人力一鍬一鎬清理。在站不起身、坐不直腰、翻不過身的涵洞面前她沒有猶豫,忍著臭味,第一個鉆了進去,跪坐在涵洞內開挖。經過一個多星期的努力,兩處涵洞終于疏通,賀生蘭開心地說:“以往沒有解決的事,我們姐妹們給解決了。”在賀生蘭的帶領下,同仁工區所養路段優良路率達到90%,一下子甩掉了工作“一般般”的帽子,不僅保障了S203線的暢通,還成為了全省公路養護的示范路和樣板路。她用她的工作經歷、工作態度為廣大學子詮釋了工匠精神。 多年來,她多次救助困難百姓、災區群眾,幫助過往司機和旅客,和沿線的廣大農牧民群眾結下了深厚的魚水深情。“每當看見我們干完活兒在路邊休息時,熱情的藏族群眾總是主動送來開水和新蒸出來的熱乎乎的饃饃。能得到他們的認可,我再苦再累都值得,只要公路暢通,我寧愿自己是一捧構筑路基的泥土。”賀生蘭真摯地說。 聽了賀生蘭的事跡,現場爆發出熱烈的掌聲。青海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的師生們感慨萬千。酒店管理專業的閆世榮激動地說:“賀生蘭學姐的事跡給了我很大的鼓勵。未來無論我在什么樣的工作崗位上工作,都要兢兢業業,做出一番成績。”交通土木工程系黨總支書記表示,希望同學們從今天賀生蘭學姐的分享中,學習她立足崗位、腳踏實地的精神,并將這種精神轉化為前行的動力。 愛崗敬業優化網絡千萬家 第二位上臺的主講人,是被評為2017年首屆“青海高原工匠”的張春旭,他是中國電信青海公司的一名無線網絡優化工程師。 張春旭1997年參加工作以來,始終堅守在生產第一線,用愛崗敬業的態度、勤奮好學的熱情、刻苦鉆研的激情,20年如一日,為青海電信網絡工作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蘭西拉”光纜是連接祖國內地和雪域圣地的一條生命線。在國防和通信方面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這一帶晝夜溫差大,空氣稀薄,部分路段常年冰雪覆蓋,工作環境非常惡劣。 為了能多學點東西,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蘭西拉”光纜中繼站設備安裝時,張春旭主動請求做設備安裝隨工。結果第一次到現場,一下車就因缺氧暈倒了。但張春旭醒來后仍然堅持要去隨工。 在第二次“蘭西拉”光纜7個中繼站設備安裝的近2個月時間里,張春旭全程隨工,和施工人員同住帳篷,餓了吃白餅榨菜,渴了喝礦泉水,圓滿地完成了任務。后來張春旭還順利完成了青藏鐵路修建時對“蘭西拉”光纜線路的守護。 除此之外,張春旭在C網劃轉的時候,負責海東聯通機房2M電路的割接(包括DDF架割接),通過3天3夜的連續工作,將海東、黃南所有基站電路從聯通機房割接至電信機房;2017年,他出色地完成了全省無線掉話專項和省際邊界優化工作;多次順利完成清食展、青洽會、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等20多項大型通信保障和演練活動;他還完成過昆侖山口8.1級大地震光纜搶修、門源地震的現場應急通信保障,及全省CDMA網絡優化等多個重要任務。 在工作上精益求精,張春旭還不斷總結工作經驗,撰寫相關文章。他撰寫的《百萬農牧民“戶戶通”》評為《中國電信集團公司2013年度社會責任報告》優秀案例;《高層樓宇優化創新案例》獲中國電信集團工會2014年度優秀雙百案例。 最后,他總結說:“我所理解的工匠精神是追求卓越的創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質精神、用戶至上的服務精神。今后我會奮力前進,更好地做好本職工作。在青海經濟飛速發展,企業體制深化改革的關鍵時刻,為通信事業的發展添磚加瓦,貢獻一份力量。” “張春旭的事跡讓我們的學生懂得工匠精神要的是一步一個臺階的真做實干的專注勁兒!做‘匠人’不僅需要一腔熱血,更需要像張春旭同志一樣沉下心、穩住氣!”青海交通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宣傳部長王哲感慨地說。 堅持追夢世界舞臺展風采 2017年,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現場,裁判員宣布來自中國的楊文浩獲得“汽車技術”項目的銀牌,現場一片歡呼,掌聲雷動,楊文浩實現了中國在該賽項上獎牌零的突破!“越努力,越幸運!”這句話在年輕的楊文浩身上得到了最好的體現。 “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長久的堅持和積累。”楊文浩真誠地說。 世界技能大賽每兩年舉辦一屆,是當今世界地位最高、規模最大、影響力最大的職業技能競賽,被譽為“技能界的奧林匹克”。其中“汽車技術”項目比賽歷時4天,共8個模塊的比拼。每天各國參賽選手抽簽決定2個模塊4小時的比賽。 在這種高壓、高體力消耗的世界級比賽中獲得銀牌,是楊文浩兩年來高強度訓練,努力和堅持的結果。 兩年的備賽中,楊文浩沒有周末、沒有假期。每天從早上六時到晚上十二時進行技能訓練,同時,還要進行英語學習、體能訓練及整理、總結資料。楊文浩憑著一股不服輸的韌勁兒,堅持了下來。 “2016年9月,我在第44屆技能大賽全國選拔賽中以最后一名的成績成為國家集訓隊的一員,我不敢松懈,在11月進入國家集訓隊之前,自己進行了2個月高強度的訓練。進入國家集訓隊,十進五時,我以第一名的成績成功晉級。最終成為了唯一一位代表中國參加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汽車技術’項目的選手。”楊文浩自豪地說。 “我今天懷著感恩的心站在這里。感謝國家對技能人才的重視,給予了我們站在世界舞臺上施展才華的機會。展現出我們國家技能的強大,也讓更多的人了解、尊重技能人才。90后的我們是這個世界的新力量,將成為這個國家的中流砥柱,大國工匠是我們的夢想。讓我們繼續學習、傳承‘堅定不移的信念、持之以恒的追求、心無旁騖的專注、精益求精的打造和生生不息的傳承’的工匠精神。我們的中國心,一定能實現我們的中國夢!”楊文浩說。 聽完了楊文浩的分享,青海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汽車工程學院黨總支書記李小龍表示,我們要從楊文浩這樣的大國工匠的成長經歷里汲取成才報國動力,感悟不忘初心情懷,堅定技能人才大有可為的自信,樹立遠大理想,珍惜現有的學習條件,為將來步入職場打下堅實基礎。 在熱烈的掌聲中,分享會落下了帷幕。但他們所弘揚的勞模精神、工匠精神,將深深鐫刻在廣大職業院校學子的心中,激勵著他們向“大國工匠”的夢想進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