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8ASC世界大學生超級計算機競賽(ASC18)的總決賽上,一匹“黑馬”的出現讓世界刮目相看,首次入圍總決賽的青海大學超算團隊獲得了全球一等獎,獎杯捧起的那一刻,同樣也是青海大學創新創業工作的高光時刻。 青海大學作為中西部十四所部省合建高校之一,擔負著為西部地區培養人才和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重任。為大力推進建設創新型大學步伐,營造濃厚的校園創新創業氛圍,學校積極開展創新創業活動,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業實踐能力為目標,普及創新創業教育,豐富創新創業成果,使學校的創新創業工作得到了快速發展。 “在落實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過程中,學校始終堅持以新時代人才培養為導向,以增強學生創業意識、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為目標,在構建具有特色的創新創業生態體系方面進行了探索和嘗試。”青海大學校團委書記藺琳如是說。 在青海大學“十三五”發展規劃中,明確指出“加強以創新為核心的創業教育,把創新精神培育和創業素質教育納入教學計劃,完善創新創業類課程設置,加強創業實訓體系建設,建立健全學生職業規劃和就業創業指導服務體系”。 為鼓勵大學生投身創新創業活動,近年來,青海大學陸續審議通過《青海大學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青海大學關于進一步加強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實施意見》《青海大學師生共促創新創業實施辦法》等一系列指導性文件,明確了雙創教育工作的指導思想、目標、原則和任務,進一步加強了學校創新創業教育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建設。 2016年,青海大學成立了創新創業學院,在創新創業工作領導小組領導下,統籌協調各部門共同推進雙創教育工作,形成了“黨委書記主抓,分管校長負責,院系專家參與,企業園區聯動,學生積極投入”的創新創業新格局。 學校結合多年創新創業實踐育人經驗,明確了興趣激發(i-idea)、組建團隊(i-team)、生產實踐(i-lab)、商業實戰(i-center)、走向園區(i-park)的五位一體創新創業生態體系(I-5體系)。 通過打造根植創新創業的課程群,建立創新創業學分認定及轉換等制度,將創新創業教育深度融入專業教育教學計劃和學分體系。鼓勵引導組建雙創興趣小組、社團,持續支持大學生科技創新計劃和創業扶持計劃等,廣泛舉辦雙創活動。強化創新能力導向的實踐教學,搭建教學實踐實訓基地、創業孵化基地、成果轉化基地和校政企合作平臺,提升創新創業實踐能力培養。開展全程創業指導,創新創業學院面向全體學生招生,開設針對性的創業培訓課程,實現創業意向學生、創業導師團隊、天使投資人等群體的聚集,著力培育可步入市場的大學生項目和企業。鏈接資源,對接高層次科技平臺,依托國家級大學科技園,繼續促進先進技術孵化、轉移和輻射。 作為全國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改革示范校,青海大學在全省高校雙創工作中起到了示范引領作用,產生了領頭雁的效應。 搭建平臺讓雙創更有質量 “創業不容易,創業成功更不容易。”青海大學水利電力學院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學生李浩感嘆道,“創新,就是拋開傳統思維,用獨特思維創造新事物。學校給我們提供創新創業的平臺,就是為了讓我們敢于突破自我、不去墨守成規。” 近年來,青海大學通過搭建教學實踐實訓基地、創業孵化基地、成果轉化基地和校政企合作平臺四大實踐平臺,服務大學生雙創教育,著力培養雙創能力。 學校先后建立了青海大學海西州創新工坊、青海大學-湟中縣群加野外認藥實踐教學基地、青海省漁業環境監測站實習基地等274個校外教學實習基地,為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教學提供服務。建成了41600㎡的青海大學國家級大學科技園及6232㎡的創新大廈,為大學生開展創新創業培訓、學習和實踐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和空間。建成國家級科研平臺8個、省級“2011協同創新中心”2個、省部級科研平臺43個,依托新農村發展研究院,圍繞本省特色產業和優勢產業,建成2個綜合示范基地、9個特色產業基地,挖掘社會資源,多方聯動,與多家政府部門和企業建立了校政、企合作關系,搭建與市場緊密相連的雙創平臺。 學校還建設了一支相對穩定、專兼結合、高素質、專業化、職業化、全員化的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面向全校師生授課,雙創類課程選課人數累計達21000余人。同時,聘請省內外知名企業家、成功創業者、天使投資人等優秀人才擔任雙創職業生涯導師,共同構成了雙創工作的重要支撐。 足額的雙創教育經費也滿足了雙創教育的需要。學校每年安排部門預算經費用于創新創業就業服務工作。通過多渠道籌措社會資金,支持創新創業教育教學,爭取各類專項資金用于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基礎設施改造、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等支出。并資助學生創新創業項目,設立“大學生創新創業獎學金”和“大學生創業扶持金”等,以多種形式為自主創業學生提供資金支持。 細心耕耘讓雙創取得實效 “青海大學創新創業的氛圍深深地感染了我,讓我從一個創新創業小白成長為創新創業的踐行者。”青海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新材料創新人才實驗班學生謝關順團隊研發的酸洗廢液處理設備,在學校組織的創新創業競賽中取得了優異成績,這更加堅定了他在創新創業道路上走下去的信心。 2019年10月27日,首屆“甘青寧”高校創新創業大賽在青海大學落下帷幕。此次大賽以“綠色創業、綠色生態、綠色城市、綠色生活”為主題,參賽項目涉及綠色能源、農林牧漁、制造技術、高新科技、文化創意、信息技術服務、創新服務等多個領域。 不止“甘青寧”高校創新創業大賽,青海大學豐富的雙創實踐活動也為學生們提供了大展拳腳的機會。近年來,青海大學持續舉辦大學生科技文化藝術節、瀾滄江-湄公河青年創新創業訓練營、“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等35項國家級和省級賽事,以及“校長杯”雙創大賽等39項校級賽事,萬余名學生參加競賽。學校學生在各級各類雙創賽事中共獲得國際賽事獎項23項、國家級賽事獎項219項、省級賽事獎項227項,獲獎數量和級別在全省高校中遙遙領先。 2017年7月25日,青海大學計算機專業畢業生張國鋒創辦的青海水墨丹青智能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成功掛牌上市,這是學校培育的一批學科特色鮮明的大學生雙創項目之一。在學校的引導下,大學生科技協會、小平科技創新團隊等10個創新創業類社團陸續建立。目前,學校累計管理的學生創新創業項目356個、注冊登記大學生公司24個,幫助7個學生公司落戶大學國家級科技園,先后有221個學生創業公司(項目)入駐創新大廈。 教師帶動學生創新創業、科技成果轉化、創辦科技型公司,使青海大學科研項目、科技成果的數量和質量年年實現新突破。創新創業工作推進了科技成果的轉化,也增強了學校服務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近年來,學校加速成果轉化,帶動企業提質增效、促進農牧民增收脫貧、致力于三江源生態技術攻關、服務健康青海建設都取得了實效。 藺琳說:“青海大學努力克服著西部地區條件的制約,在不斷推動雙創工作邁上新臺階的同時,還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生態立省戰略,不斷深化研究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積極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熱愛青海、扎根高原的高素質創新型人才。但高校創新創業工作的發展還面臨著許多挑戰,未來我們還將繼續積極持續地探索和實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