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交替,四季輪換。“十四五”是“雙碳”目標實現的戰略關鍵期,能源結構調整是我國實現碳中和的關鍵實施路徑。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青海能源事業發展,精準把脈青海“富光豐水風好地廣”能源資源優勢,先后多次作出重要部署,提出“使青海成為國家重要的新型能源產業基地”的重要指示,賦予青海“三個更加重要”戰略地位,作出青海“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的重大要求,為青海能源事業高質量發展錨定了新航標、擘畫了新藍圖。 全省能源戰線牢記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囑托,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按照省第十四次黨代會提出的“建設六個現代化新青海”的總目標,走出了一條符合青海能源保障供給發展實際的“新路子”。 今天,依托自然資源稟賦,青海清潔能源發展闊步向前,以新發展理念引領清潔能源發展,著力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努力將清潔能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經濟發展優勢,積極開展綠色低碳社會行動示范創建,呈現產業集群發展的強勁態勢,聚力推進清潔能源與生態環境協同發展,實現人與環境和諧共生……
青海黃河上游龍羊峽水電站開閘放水。王國棟/攝 服務高地建設促進能源轉型 復工復產忙,銀線飛高原。為優化西寧南川工業園區電網結構,330千伏麻嶺變電站正加緊擴建; 湟源峽谷,日月山——杜鵑雙回750千伏輸電線路跨越G6京藏高速公路,條條銀線向遠方延伸; 黃河谷地,330千伏吉祥變電站2號主變及斷路器相關檢修和試驗加快推進,為實現全年電網安全穩定運行提供保障; 九曲蜿蜒的黃河上,羊曲水電站開足馬力加快推進工程建設,建成運行后年可發清潔電量近50億千瓦時…… 春回大地,處處涌動著蓬勃的生機,匯聚成推動青海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能。從“風生光起”走向“風光無限”,青海作為全國清潔能源最為富集的地區之一,水豐、光富、風好、地廣,發展清潔能源優勢明顯,綜合開發條件居全國之首,目前青海電網的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裝機占比分別超六成和九成。 今年,隨著750千伏昆侖山、日月山——杜鵑雙回線路等10項重點工程建成投運,日月山主變擴建等15項工程開工,青海750千伏東部“日”字形、西部“8”字形堅強網架將全面形成,239項農網鞏固提升工程陸續實施……眾多重大電網工程建設源源不斷為青海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強電力保障,助推青海新型電力系統省級示范區和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建設。 在“追光逐風”的路上,青海正向著新能源產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目標追逐前行。 位于海東市河湟新區平北經濟區內的零碳產業園是青海省首個零碳產業園,也是目前國內規劃面積第二大的零碳產業園區。2022年底,隨著國網青海電力110千伏古驛變電站2號主變第五次充電順利完成,標志著青海省零碳產業園首個110千伏“綠電”工程正式投入運行,這將為產業園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的供電保障。 全國人大代表楊勇表示,隨著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推進,青海正加速新能源綜合開發應用,“十四五”時期,青海應按照“有序開發、量率統一、適度超前”原則合理安排新能源開發時序,持續推動以風光為代表的新能源大規模發展。繼續加快推動建設新的特高壓通道,持續提升向東部省份送電能力。與此同時,將發展儲能、提高電力系統靈活調節能力作為電網建設的主要發力點,優化新能源電力調度控制,不斷提升新能源消納水平,助力青海將無限“風光”轉化為綠色優勢、經濟優勢。
電子級多晶硅項目的順利投產,使青海成為國家重要的清潔能源產業高地和電子材料基地,具有強烈的推動作用。李娜 魏雅琪/攝 綠色創新謀發展提質增效開新局 一面面定日鏡駐守在戈壁深處,將荒漠扮成“銀色向日葵田”,高聳的吸熱塔散發著熠熠光輝,風力發電機的葉片迎風飛轉,一排排巨型風機將風轉化成電能,成為綠色循環經濟建設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貴資源。 日前,青海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關于印發青海省項目謀劃攻堅專項行動方案的通知》,方案中明確,以海南、海西千萬千瓦級清潔能源基地為依托,積極推進光伏發電和風電基地化規;_發,謀劃一批光伏、風電、光熱、水電、“源網荷儲一體化”“多能互補一體化”等項目,加快清潔能源規;哔|量發展,為我國“雙碳”目標貢獻青海力量。 青海“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的闊步推進,正在進一步擦亮青海“綠電”的金字招牌,為高質量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注入新的澎湃動能。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2021年4月,國網青海省電力公司啟動魚卡開關站擴建工程,建設2臺750千伏主變壓器及6條330千伏出線,與青海西部地區330千伏主電網緊密相連,為近區新能源并網消納提供有力保障;在海南藏族自治州以“光伏發電”“沙漠治理”等為重點,采取“板上發電、板間放牧、板下治沙”的方式,實現土地綜合利用,最大程度放大基地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全國人大代表喬亞群說,我們將不斷做強做優新能源產業,穩步推進大基地電站項目建設,著力完善電網結構,積極爭取國家特高壓電網布局,增強電網匯集能力,構建適應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新型電網系統;加強基礎調峰電源建設,加快建設抽水儲能、壓縮空氣儲能、光伏制氫、鋰電儲能等項目,補齊新能源電力不穩定、無法平滑送出的短板;全力提升零碳產業園區規模,通過逐步釋放金屬鎂一體化、高純晶硅、金屬鋰等項目產能,增強清潔能源就地消納能力,為提升國家能源大局中的“青海分量”作出海西貢獻。
藏毯成為青海特色產業走向世界的“金名片”。李娜 魏雅琪/攝 以實干創造新成績以擔當交出新答卷 2022年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印發《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重點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規劃布局方案》,在青海規劃建設海南戈壁基地、海西柴達木沙漠基地,配套建設至中東部地區的特高壓外送通道。 2022年6月26日,海南藏族自治州光伏發電園區——光伏發電裝機容量為8430兆瓦,打破2245兆瓦的原紀錄,榮獲最大裝機容量的光伏發電園區吉尼斯世界紀錄稱號;龍羊峽水光互補發電站——光伏裝機容量為850兆瓦,龍羊峽水電站裝機容量為1280兆瓦,總計2130兆瓦,榮獲最大裝機容量的水光互補發電站吉尼斯世界紀錄稱號。 …… 一項項“星”光閃耀的成績,讓青海再次刷新世界光伏產業發展的新紀錄,進一步提升了“世界光伏發展看青海”的影響力。 展望今朝,我省充分發揮資源稟賦優勢,有力有序高質量開發全省清潔能源資源,高質量推進“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建設,電源建設實現新跨越,電網建設形成新骨架,儲能示范取得新進展,全面推行“鏈長制”“包保制”,持續壯大光伏產業,持續開展“綠電行動”加快推進電能替代,以實實在在的務實行動踐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囑托。 一路走來,我省在重大能源項目發展方面同樣蹄疾步穩,新型儲能實現多元發展,海南、海西、黃河上游3個新能源基地、茨哈峽、爾多水電站、黃河上游梯級電站大型儲能項目等納入國家《“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2022年,我省提前一個月完成全年424億元投資目標任務,全年實際完成492億元,超額完成68億元。全省電力裝機達4468萬千瓦。其中,清潔能源裝機4077萬千瓦,新能源裝機2815萬千瓦。煤炭產量936.5萬噸,原油產量235萬噸,天然氣產量60億立方米,在征程上邁出了新步伐、取得了新成就。 就如何更好地將資源稟賦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全國政協委員王昆說,依托青海和西藏風、光、水電、油氣等資源稟賦,大力發展綠氫、灰氫經濟,發揮氫能在國家能源轉型中的重要作用,推動青藏公路交通工具綠色轉型。以清潔能源為支撐,推動青藏公路數字化建設,以建設綠色“天路”為契機,推動青藏高原氫能產業發展,主動融入國家能源戰略,著力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加快綠色低碳交通運輸體系建設,在服務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舉措方面作出新成績。 新時代實現新跨越,新征程取得新成就。今日之青海,正馳騁在清潔能源產業建設的發展快車道上,堅定不移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前進,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青海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