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還是第一次喝加了青稞粉的咖啡,味道真不錯!”5月21日,在海北藏族自治州門源回族自治縣浩門鎮夢想小鎮文創集市,青年創客王生平捧著水壺,給路過的游客沖上一杯杯青稞咖啡,來自甘肅的哈女士品嘗完,當即買下幾盒青稞咖啡,準備帶回去給親朋好友嘗一嘗。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完善促進創業帶動就業的保障制度,支持和規范發展新就業形態。門源縣采取有力舉措,持續貫徹落實二十大就業創業政策,通過加強技能培訓、鼓勵勞動力創業、政策扶持等多個措施,引導門源廣大群眾實現以創業帶動就業,實現創新支持創業、創業帶動就業興業的良性發展。
青海藍稞農牧科技有限公司工人在生產青稞系列產品。丁玉梅 攝 “這是藍青稞,比普通青稞種子具備更高的營養價值,我希望通過提升青稞的附加值,讓家鄉種青稞的人,有一份更好的收入。”在集市展示區,王生平攤開手中的青稞種子,一粒粒青稞圓潤飽滿,黃色外殼包裹著青藍色內芯。門源縣年種植青稞面積近1萬公頃以上,產量近6萬噸,不過青稞這種傳統作物,又是如何成為王生平創業的“種子”的? 2020年,大學畢業后的王生平,在門源縣青稞方便面廠做銷售。隨著健康中國的推進,健康飲食理念越來越深入,固體沖飲類的健康食品在市場頗受歡迎。“青稞具有低脂等特點,是不是可以把它做成固體沖飲類食品推入市場。”隨之而來的想法,讓王生平創業的心,逐漸變得火熱。 “現在政府太好了,即使是門源這樣的小縣城,也有很多鼓勵青年創業的優惠政策呢!”王生平告訴記者,他先是跑到相關部門,咨詢所要辦理的手續,而后又是到外地固體沖飲類的食品加工廠考察學習,一步步把想法變成現實。 為貫徹落實好黨的二十大精神,今年門源縣委縣政府邀請青年創業者入駐夢想小鎮市集,提出免除3年房租、2年物業費、1年暖氣費,一次性補貼水電費800元等多個優惠政策扶持,就是在這樣的政策鼓勵下,王生平帶著青稞系列產品,入駐夢想小鎮市集,他與青稞的故事,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熟知。 “其實最初成立公司時,我從門源購入青稞后,找外地廠家代加工,成本高不說,研發新產品也十分困難,是當地政府的幫扶,才有了我們今天這么多的新產品。”王生平回憶道,2021年門源縣委縣政府為他們補貼資金,扶持建成產品實驗室,才算是邁出更堅實的一步。 有了實驗室后,王生平購置機器設備,在門源縣泉口鎮旱臺村開辦廠房,研發出以青藏高原藍青稞作為主要原料,十多種以咖啡、核桃粉、薏米粉、紅豆粉等為輔料青稞精深加工系列產品。公司生產步入正軌,共青團門源縣委給公司頒發“青年就業見習基地”,吸引了不少返鄉大學生的目光,楊林就是其中一個。 “我主要負責青稞晾曬、炒制加工等生產線的工作。”楊林現在的工資待遇是4000元底薪加提成,對這個剛畢業不久的大學生來說,在家門口就能有這樣一份收入,他感到十分滿意。 新鮮“血液”的加入,讓公司有了新的銷售方式。王生平和員工開通抖音網店,以直播帶貨的形式,將產品逐步推向更大市場,訂單一單接一單,扶持政策也接踵而至。 “再過不久,我們生產車間就要搬進門源縣小微企業孵化園,到時候生產規模至少能擴大兩倍!經省農林牧商品交易中心推廣介紹,我們與央視購物簽訂50萬元的訂單,這兩天還通過2023年海北州招商引資暨優勢特色產品推介會,即將簽成一單超百萬的訂單!”掰著手指算“喜事”的王生平,眼里滿懷期許:“訂單多了,青稞的需求量大了,群眾家里的青稞有了新出路,還能提供更多就業崗位。” 坐在文創集市,王生平給大家沖上一杯杯青稞咖啡,青稞和咖啡的醇香交織在一起,承載著傳統產業振興、青年創業致富的夢想,借著政策的東風,走向遠方。 |